這個暑假我與香港天主教教區幼稚園、小學及中學的校監和校長,一行四十八人到以色列及約旦朝聖。在十四天的行程中,踏過耶穌基督曾生活、傳教、行奇蹟和祂死而復活的地方;到過各處建立教會的遺跡;感受過當地的陽光、氣候和風沙;觀察過地貌、動植物與文化;參與過節慶,吃過當地的食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耶穌所說的比喻和教訓,用的是當時身邊的事物,後期門徒把耶穌的事蹟,連同當時的生活環境一併記上。因此,在親歷其境下,此行令我更了解聖經福音的內容,改變了我今後閱讀聖經及實踐聖言的態度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其中一天,我們在路經耶路撒冷至耶里哥的路上,分享了以下這篇經文。望著四周的地形,聽著導師的解說,當時心裡讚嘆耶穌真是一位好老師,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好榜樣。

 

《路加福音10章25至27節》

有一個法學士起來,試探耶穌說:「師傅,我應當做什麼,纔能獲得永生?」耶穌對他說:「法律上記載了什麼?你是怎樣讀的?」他答說:「你應當全心、全靈、全力、全意愛上主,你的天主;並愛近人如你自己。」耶穌向他說:「你答應得對。你這樣做,必得生活。」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但是,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,又對耶穌說:「畢竟誰是我的近人?」耶穌答說:「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,到耶里哥去,遭遇了強盜;他們剝去他的衣服,並加以擊傷,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。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,看了看他,便從旁邊走過去。又有一個肋未人,也是一樣;他到了他那裡,看了看,也從旁邊走過去。」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,路過他那裡,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,遂上前,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,包紮好了,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,把他帶到客店裡,小心照料他。第二天,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:請你小心看護他!不論餘外花費多少,等我回來時,必要補還你。

 

你以為這三個人中,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?」那人答說:「是憐憫他的那人。」耶穌遂給他說:「你去,也照樣做罷!」

 

榜樣一:常懷接納的心,正向思維

        法學士兩次向耶穌提出問題,第一次目的是試探,第二次是要顯示自己理直,有權去問。面對挑戰自己的人,耶穌本著教導的心,平和回應。在生活中,孩子會經常挑戰權威,會問一些以為會令我們為難的事,我們也當效發耶穌,以接納的心作回應。面對任何問題也需平心靜氣地說話。因為批評只會破壞關係,難以延續對話。

 

榜樣二:要提問者找答案,自主學習

        耶穌答題技巧超高!法學士第一次提出的問題,耶穌沒有給他答案,反而問他「你是怎樣讀的?」。耶穌是要他從所學中作反思,找緊重點,不是抄襲其他人的答案。當法學士回答後,耶穌即時讚賞他答得對,還指他「必得生活」。同樣,當孩子提問時,我們也當忍耐,避免立即給他們答案,要引領他們思考、找出答案。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,他們少不免遇上困難,我們要多加鼓勵。當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,要給予肯定。如我們抱著「你應該知道吧!」心態回應,孩子以後就不會或不敢再提問了。看!經過肯定,法學士不是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嗎?

 

        耶穌對於「誰是我的近人?」這問題,同樣也沒有直接給予答案。祂向法學士說了一個與他們猶太人生活文化息息相關,與當地山路經常發生的事和途經人種的故事,讓法學士一聽就能掌握狀況,思考後回答耶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止於此,耶穌說完故事後反問法學士「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?」。耶穌把法學士那題「誰是我的近人?」的「我」,輕巧地提升到受苦者的「他」;由「我的近人」以自我為中心轉化到「受苦者的近人」以他人為中心。耶穌帶領這位挑戰者思考另一層次的事——「憐憫」,即明白對方的需要,慈悲待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彩天在學生成長和教學上,同樣重視正向思維和自主學習。各位家長,新的學年開始,是我們和孩子另一個學習的好時機!請與學校攜手合作,以身作則,學習忍耐、聆聽,鼓勵孩子提問和追尋答案。學校三年計劃(2018-2021)的兩個關注事項「深化學生終身自學素質」和「強化價值教育:克己盡責、自愛互愛」,就是期望透過各項策略,讓孩子學習積極自主,迎接正向人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但願家校緊密合作,效發耶穌基督,為我們的孩子營造安全的地方,讓他們樂於接納、善於思考、勇於發問、敢於表達,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。共勉!

 

何家欣校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