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層次、線索表徵、原因分析輔導策略 ○

行為層次 可能之線索表徵 可能之原因分析 輔導策略

層次一:

生活在自我世界裡,失去人際關係學習機會

1.沈默寡言,很少與同學交談。

2.面對陌生人會退縮

3.說話緊張,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

4.獨來獨來,少有朋友。

1.缺乏人際交往能力,不知如何應對。

2.自我封閉,不愛說話。

3.自信心不足。

4.不喜歡與人打交道

1.從活動中刻意的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良好方式。

2.對學生進行自我肯定訓練。

3.安排同學主動的與他接近。

4.透過〞小組討論〞方式,鼓勵學生發表意見,表達看法。

5.培養興趣,結交朋友,擴展人際關係。

層次二:

自我意識強烈,堅持己念,不願合群,易與人產生誤會和爭論。

1.朋友不多。

2.遭人排擠。

3.意見特別多。

4.任何事情常持懷疑的態度。

5.喜好爭辯,常與人針鋒相對。

6.常挑剔別人意見或被別人挑剔。

7.經常與人相見形同陌路,不點頭也不打招呼。

1.以較自我中心的思考形式,與同儕互動時,易導致自私自利,不易與人妥協。

2.不善於表達意思,缺乏溝通技巧。

3.主觀意識強烈,強詞奪理。

1.實施個別輔導,促使學生開放自己,接納他人。

2.落實自治活動,培養領導的能力,學習服從的態度。

3.培養民主風度,尊重他人看法,接納不同意見。

4.設計活動,讓學生學習溝通技巧。

5.輔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,減少負面批評

6.輔導以理性溫和的言詞代替辯論。

層次三:

出言不遜,行為偏激,人際間不協調,偶有衝突事件發生。

1.言行偏激,態度傲慢。

2.不服管教,頂撞師長。

3.耍老大,欺負弱小

1.人格發展較不健全

 

(1)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。

 

(2)衝動易怒,缺乏同情心。

2.以抗拒權威當做英雄主義的表現,並以之做為肯定自我的方式。

3.自尊心受到傷害,挫折忍受能力低。

4.疑似精神疾病。

1.培養學生發展出健全人格:

 

(1)落實生活倫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,培養知禮善群的美德。

 

(2)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,學習守法、服務的生活態度。

 

(3)教導學生學習良好的人際互動方法,學會互相尊重、互相幫忙。

2.採用人性化的行為規範準則,以理性民主的態度來指導學生。

3.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,使學生從成功的經驗中獲得自我肯定。

4.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資源協助了解學生真正問題或聯絡心理輔導機構、心理醫師協助醫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