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策略:
1.舉辦各種活動、競賽,導引學生正向之情緒,發洩過剩精力,減少施暴行為之發生。
2.加強導師責任,確實掌握班級學生,尤其有施暴傾向者,更要深入其家庭了解狀況,建立師生良好關係以減少不良行為。
3.落實聯課活動、童軍教育,培養學生正當休閒活動,學校並提供足夠之休閒場所,使學生精力得以適當宣洩。
4.加強校園巡邏,組織「安全防護網」,將學校分區,凡樓梯、樓頂、廁所、空教室及 各處死角,均納入防護巡查之重點。
5.將行為偏差學生組成「愛校服務隊」,疏導過剩精力,並激發其榮譽感。
6.各校設立「申訴中心」,凡遭遇施暴事件者,可利用函或投訴方式報告學校有關單位處理。
7.下課、午休與平日休閒空檔,要特別留意學生動向,尤其注意高年級遊盪至低年級教室,或與低年級交談情形。
8.增進教師知能,舉辦各種講習活動,使能有效處理學生問題行為。加強春暉個案輔導工作,穩定學生情緒。
9.善於經營班級氣氛,利用輔導活動,透過合作互助,協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10.充分運用社會資源,如警局、少輔會、張老師、甚至本校校友、社區服務團體及里鄰長,對於解決暴力事件將有所助益。
11.施行「男女合班」,貫徹「常態編班」,可以減少學生情緒之積壓,透過同儕相處減少暴力事件。
12.發生施暴行為後,有關單位應即時掌握,立即處理,勿要時結合家長及社會力量共同解決,更對報案之同學予以嚴密保護。
13.對於習性暴戾的學生,平日要給予更多關懷、鼓勵,並與家長保持連繫,邀請參加學校活動,凡積極參之家長,子女即可記功銷過。
14.要深入追查,了解發生暴行的真正原因,若因個人生理因素(內分泌失常,過動兒)則應轉至醫療機構治療。
15.教導學生多留意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,並學習自我保護,不姑息,不縱容,遇事要尋求適當管道解決,亦可邀請專家指導學生自處之道。
16.對嚴重違規犯過之學生必要時得移送治安單位,唯事先須徵詢家長意見,透過有效溝通以減少誤會。
17.提醒家長審慎處理子女問題行為,不要以暴制暴或一味坦護,以免造成子女不當觀念及習性。
18.對施暴行為之處理,要求雙方家長出面解釋道歉外,「醫療賠償」可加強家長的約束力量。
19.加強對被施暴者的輔導:學會如保護自己,不敢吭氣只是縱容行為再次發生。
|